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加快发展乡村产业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”乡村兴则国家兴,乡村衰则国家衰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。青年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,只有让青年干部与乡村同频共“振”,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,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做产业振兴的“领路人”,让土地长出新希望。乡村要振兴,产业兴旺是重点。但乡村产业发展正深陷重重困境,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,青年干部便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,他们能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全新理念,带来前沿技术与创新模式。青年干部可以通过熟练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;深挖乡村特色,积极探索乡村旅游、电商直播等新业态,打破地域限制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;精准定位产品市场,延伸农产品产业链,从单纯的种植、养殖,向深加工、品牌营销等环节拓展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让乡村经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做群众需要的“贴心人”,让乡情释放新温度。乡村振兴不是干部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群众的“大合唱”,只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,想群众之所想、急群众之所急、解群众之所难,才能让乡村振兴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。青年干部要主动放下架子、扑下身子,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、村民院落,用方言拉家常、听心声,记录下群众对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民生问题的真实诉求,建立“民情日记本”,定期梳理归纳民生问题清单;更要当好群众与政府、市场、社会资源之间的“黏合剂”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土地流转、创业补贴、产业扶持等政策红利,消除群众顾虑,鼓励群众参与到村庄规划、产业发展等重大决策中,真正实现从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到“干部群众一起干”的转变。
做文明传承的“摆渡人”,让乡土焕发新光彩。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,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,青年干部做好“摆渡人”是关乎乡土发展、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。青年干部以文明传承为抓手,一方面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,开发文创产品,依托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文旅项目,吸引游客,带动产业发展,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乡土文化,让城市居民了解乡村的独特魅力,将现代文明中的先进理念引入乡村,为乡土文明注入新活力。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价值,抢救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,组织村民共同参与庙会、社戏等传统活动,不仅唤醒共同记忆,还能在互动中增强彼此的情感联结,筑牢文化自信,为乡村发展注入精神动力。